干货 | 结晶度对塑料制品性能的影响

1.结晶概念
聚合物按其分子链排列结构可分为结晶型和非结晶型,结晶型聚合物的分子链呈有规则的排列,而非结晶型聚合物的分子链呈不规则的无定型排列。
通常结晶度在80%以上的聚合物称为结晶性塑料。常见的结晶性塑料有PE、PP、POM、PA6、PA66、PET、PBT等。
分子结构较简单的、对称性高的聚合物易生成结晶,例如聚乙烯(PE)、聚四氟乙烯(PDFE)、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分子链节虽然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强也能生成结晶,例如聚酰胺(PA)、聚甲醛(POM)等。但如果在分子链上有很大的侧基存在时,则不易生成结晶,如聚苯乙烯(PS)、聚醋酸乙烯酯(PVA)和有机玻璃(PMMA)等;分子链刚性大的聚合物也不易结晶,如聚砜(PSU)、聚碳酸酯(PC)、聚苯醚(PPO)等。
2.聚合物洁净度对塑料制品性能的影响
① 密度
结晶度高,说明多数分子链已排列成有序而紧密的结构。分子间作用力强,所以密度随结晶度提高而加大,例如70%结晶度的聚丙烯其密度为0.896g/cm3,当结晶度增至95%时则密度增至0.903g/cm3。
② 拉伸强度
结晶度高,拉伸强度高,例如结晶度70%的聚丙烯其拉伸强度为27.5MPa,当结晶度增至95%时,则拉伸强度可提高到42 MPa。
③ 冲击强度
冲击强度随结晶度提高而减小,例如95%结晶度聚丙烯与70%结晶度聚丙烯相比,其缺口冲击强度下降了近70%。
④ 热性能
结晶度增加有助于提高软化温度和热变形温度,如结晶度为70%的聚丙烯,热变形温度为124.9℃,结晶度95%时则为151.1℃。较高的结晶度会减少制品在模内的冷却周期。结晶度会给低温带来脆性,例如结晶度分别为55%、85%、95%的等规聚丙烯,其脆化温度分别为0℃、10℃、20℃。
⑤ 翘曲
结晶度提高会使体积减小,收缩加大。结晶型材料比非结晶材料更易翘曲,这是因为制品在模内冷却时,由于温度上的差异引起结晶度的差异,使密度不均、收缩不等,导致产生较高的内应力,而引起翘曲,并使耐应力龟裂能力降低。
⑥ 光泽度与透明度
结晶度提高会增加制品的致密性,使制品表面光泽度提高,但由于球晶的存在会引起光波的散射,而使透明度降低。
即结晶度越高的聚合物,其透明性就越差,表面光泽度越好。结晶度越小,透明性越好,那些完全非晶的聚合物,通常都是透明的,如聚苯乙烯等。
3.影响洁净度的因素
① 温度及冷却速度
结晶有一个热历程,必然与温度有关。当聚合物熔体温度高于熔融温度Tm时,大分子链的热运动显著增加,当温度达到大于分子的内聚力时,分子就难以形成有序排列而不易结晶;当温度过低时,大分子链段动能很低,甚至处于冻结状态,也不容易结晶。
所以,结晶的温度范围是在玻璃化温度Tg和熔融温度Tm之间。在高温区(接近Tm),晶核不稳定,单位时间成核数量少,而在低温区(接近Tg)自由能低,结晶时间长,结晶速度慢,不能为成核创造条件。这样,在Tm和Tg之间存在一个最高的结晶速度(Vmax)和相应的结晶温度(Tvmax)。
② 熔体应力作用
熔体应力的提高、剪切作用的加强都会加速结晶过程。这是由于应力作用会使链段沿受力方向而取向,形成有序区,容易诱导出许多晶胚,使晶核数量增加,生成结晶时间缩短,加速了结晶作用。例如,对聚丙烯考察发现:当压力增高时,不仅使结晶度提高、密度增加,而且对结晶温度也有提高作用。
③ 成核剂
成核剂是适用于聚乙烯、聚丙烯等不完全结晶塑料,成核剂的加入主要是促进异相成核,增加晶体生长点,使结晶度提高,并使晶体颗粒变细、从而改善冲击强度、屈服强度及光泽等。
常见的成核剂有滑石粉、云母、碳酸钙、金属芳香羧酸盐等。
通过以上塑联网的介绍,大家可知在注射成型中,对塑料熔体温度、模具温度及其冷却速度的控制是多么重要,因为这对塑料结晶度及其制品的内部质量将起重要影响。
来源:工程塑料圈子,如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