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改性塑料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

01改性塑料行业产业链概况
塑联网了解到改性塑料行业上游主要包含各种合成树脂,合成树脂产品来源于石油、天然气行业;改性塑料经过注塑挤出可以用于电动工具、汽车、家电等行业。
改性塑料行业产业链
02改性塑料行业竞争格局
(1)全球
改性塑料产品众多,但从原料来看主要集中于原油、天然气的下游化工产品,拥有上游行业一体化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世界上主要改性塑料厂商是以杜邦、巴斯夫、帝斯曼、韩国三星等为代表的国际企业,这些企业通常是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上游一体化的大型化工企业,在全球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和高端产品市场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
(2)中国
目前中国改性塑料行业企业家数众多,市场化程度较高。总体来看,国内高端改性塑料产品主要依赖进口或国际大型化工企业在国内生产;国内改性塑料企业大部分集中于模仿或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产品市场,长期以来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部分企业在初步具备一定规模或技术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开始拓展高端产品市场;未来,国内改性塑料行业的市场竞争预计将日趋激烈,市场集中度和行业技术水平预计将不断提高。
03改性塑料行业技术水平
改性塑料在保持塑料原有优良性能的同时,又克服了普通塑料的缺点,在保证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了终端产品的成本,同时增加产品附加值,并在汽车等产品的轻量化、低成本、美观舒适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改性塑料的阻燃、耐候、合金化水平不断提高,改性塑料在电动工具、汽车、电子电气、家具、轨道交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已成为各行业的主要材料之一,如硬质 PVC代替木材、改性PE代替藤条、电镀级 PC/ABS 合金代替金属等。
我国改性塑料行业经过多年发展,部分产品综合性能超越钢铁等材料,实现对其他材料的有效替代,但整体来看,我国改性塑料行业技术水平与国外仍有一定差距,行业内主要产品依然以技术和工艺要求相对较低的普通产品为主。
04改性塑料行业发展趋势
(1)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市场空间不断增长
随着改性塑料技术的不断提高,改性塑料的阻燃、耐候、合金化水平不断提升,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宽;如硬质 PVC 替代木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包装、家具等领域,意大利 Latis.P-A 公司研制出的一系列新型高硬度复合材料可回收利用,并可代替铝合金。一些工程塑料的应用已不再限于航天军用,而是普及到民用领域,如电子产品、包装材料、汽车等领域。随着电子元器件的小型化,像聚碳酸酯(PC)、聚邻苯二酰胺(PPA)等工程塑料应用日益广泛。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更是刺激了其在汽车及运输行业中的大量使用。随着改性塑料应用范围和应用量的增长,改性塑料市场需求及市场空间也将持续增长。
(2)国内企业差异化、特色化、国际化发展
从目前改性塑料的整体市场来看,国际主要的化工生产企业占据了主要的中高端产品市场,国内企业的产品则主要集中于通用型的中低端产品市场;但是,近年来有部分国内企业通过其技术研发和市场经验的积累,逐步在一些细分高端市场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替代了部分进口产品,并不断开拓高端产品应用领域,持续扩大业务规模。
从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发展来看,差异化、特色化及国际化是其重要的发展趋势。因改性塑料下游行业应用范围极为广泛,且仍在不断的拓展之中。因此,虽然国际大型化工企业在整体上占据竞争优势,但国内部分企业采用差异化、特色化的策略,通过技术创新,研究新的市场需求,积极拓展新的改性塑料应用领域,快速开发满足新需求的材料,在细分市场领域迅速形成竞争优势,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拓展产品类别,从而实现发展壮大。此外,充分利用全球的研发资源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不断拓展国际市场也已成为国内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之一。
(3)通用塑料工程化
工程塑料拥有优异的性能,随着国内汽车、电子电气、通讯和机械工业的蓬勃发展,工程塑料需求大幅上升。随着改性设备、改性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占塑料行业的 90%以上的通用塑料通过改性提高了强度、耐热性等指标,具备了工程塑料的性能,并已经抢占了部分传统工程塑料的应用市场。改性通用塑料在价格及产量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随着通用塑料改性技术不断发展,未来应用将进一步增长。同时,传统工程塑料也通过改性技术不断提升、改善其性能,以适应下游行业对材料更高的性能要求。
(4)国内企业逐步向高端发展
国内相关主管部门发布的《塑料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塑料加工业技术进步“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均提出了重点发展多功能、高性能材料及助剂,力争在材料功能化、绿色化及环境友好化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快绿色、节能、高效新型加工成型工艺和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快塑料成型装备的研发;紧紧围绕高端化,加快提升中高端产品的比例。国内改性塑料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部分企业在初步具备一定规模的基础上,逐步开始拓展高端产品市场。
(5)制造自动化、智能化
中国改性塑料行业生产装备水平普遍较低是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高端产品相对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部分有条件的企业已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持续提升生产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从而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不断促进产业升级。
来源:微塑网,如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