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聚苯乙烯(PS)常见的改性加工方法

聚苯乙烯(PS)是指由苯乙烯单体经自由基加聚反应合成的聚合物,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性塑料,具有高于100℃的玻璃转化温度,因此经常被用来制作各种需要承受开水的温度的一次性容器,以及一次性泡沫饭盒等。那么聚苯乙烯有常见的几种常见的改性加工方法呢,就与塑联网一起来了解下吧~
共混改性
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材料、无机材料及助剂,经过机械搅拌,最后获得力学均匀、热性能、光性能得到改善的材料。
共混改性方法投资小、生产周期短,成为PS改性的热点,不仅是聚合物改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发新材料的重要途径。
PS/PE共混
聚乙烯(PE)具有优良的柔性和抗冲击性能,因而有利于提高PS的韧性。但PS和PE是两种不相容的高聚物,共混改性时,需加入适当的相容剂。PS与PE共混有两种手段可以实现,即反应性共混和非反应性共混。
在反应性共混的研究中,将增强PS(RPS)、羟基化PE(CPE)、PE和PS同时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得到共混改性PS。
PE相对分子量增大不影响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同时还可提高共混物的抗冲击强度。
PS/PP
聚丙烯(PP)拉伸强度和表面硬度均高于PS,耐热性能也较好,因而将其与PS共混可提高PS的热性能。
但PP与PS不相容,故需加入增容剂。常用表面处理后的硅填充PS/PP体系能增加聚合物界面间的粘合力,提高PS/PP体系的拉伸强度。
此外,马来酸酐官能化聚丙烯(RPS-MPP)对PS/PP也有较好的反应增容效果。
PS/PC
聚碳酸酯(PC)性能优异,抗蠕变性能好,可见光透过率可达90%以上,与PS折光率相近,且可与PS共混,使PS的热稳定性、强度和韧性都有所提高。
部分相容的PS/PC受外力作用时,因其相界面应力分布均匀连续,故冲击和拉伸外力使共混物产生银纹和剪切带,从而提高了PS/PC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共聚是对PS进行改性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单体苯乙烯与第二单体共聚的方法引入柔性基团,从而达到既保持PS原有优良性能,又提高韧性、改善加工性能的目的。
主要有嵌段共聚和接枝共聚两种方法。
嵌段共聚
PS与其他聚烯烃的共混相容性较低,但两者共聚则可得到兼具刚性和韧性的产物。第二单体一般为α-烯烃。用茂金属催化剂催化苯乙烯与第二单体共聚,既保持了PS的刚性,又增强了其柔性。
接枝共聚
用茂金属催化剂通过接枝共聚合成了苯乙烯与其含硼衍生物的共聚物,并对产物的硼基团进行了氧化和氢氧化。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PS接枝共聚物,实现了聚苯乙烯的功能,且可以通过控制溴化程度与加入单体量来控制接枝密度和接枝链的长度。
通过原位链转移反应,在合适的反应条件和催化体系中,合成了末端含极性基团的PS接枝共聚物,可以实现PS的功能化。
来源:新材料研习社,如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