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疫情政策陆续开放,塑料行情大涨一触即发?

进入12月,随着防疫“新十条”发布,全国各地防疫新规接连落地。多地通告取消常态化的核酸检测,出入场所不再查验健康码和核酸证明。12月13日0时起,“通信行程卡”服务正式下线,又一项疫情防控措施正式取消。
那么,疫情政策的不断开放对塑化行情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从现实和预期的分歧看,疫情防控放开首先会提振市场预期,塑化行业和下游生产企业的运行状况将得到改善,制造业生产将呈现不断复苏的态势。短期来看,被压抑的市场情绪因为突然的放开陡然升温,塑化原料价格上扬。
目前,多地出台“口罩令”,熔喷布作为医用口罩的核心原料,价格由上周的不足2万元/吨上涨至6万元/吨。随着下游产品价格的阶段性暴涨,PP粉料及中、高熔纤维料价格均有明显上涨。其中,山东地区主流225粉料价格上涨至8200元/吨,较上周五涨幅高达500元/吨;中、高熔纤维料市场涨幅亦在100-150元/吨。
整体来看,无纺布行业订单明显增加,多数订单更是排至一个月以后。受无纺布行业需求好转提振,短线原料聚丙烯行情有望继续上推。
中期来看,鉴于目前病毒传播速度较快,从开放初期乃至整个春节期间(1-2月)可能面临的是放假和大面积的感染导致的节后复工延期,这段时间的原料现实需求预计较为疲软。
长期来看,中国政治局会议定调2023年——经济发展居首。在渡过了疫情难关后,市场预期2023年GDP增速最高6%,下游塑化需求将充分恢复。但需要注意的是,中长期,开放并不是主导塑化市场的主要因素,后期在需求改善后,国内外大量的产能投放仍将打压塑化原料价格。
转载自专塑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