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9种塑料制品今年禁用!“禁塑令”要突破两大难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17日公布文件,要求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8月底前,各地要启动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餐饮行业等重点领域禁限塑推进情况专项执法检查。年底前,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相关部门开展塑料污染治理督促检查联合专项行动,对各地实施方案制定、工作推进和监督执法情况进行部委联合督查。
对2020年底涉及禁限的部分品类,设定细化标准如下:
01
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
用于盛装及携提物品且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适用范围参照GB/T 21661《塑料购物袋》标准。
02
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
以聚乙烯为主要原料制成且厚度小于0.01毫米的不可降解农用地面覆盖薄膜;适用范围和地膜厚度、力学性能指标参照GB13735《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标准。
03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用泡沫塑料制成的一次性塑料餐具。
04
一次性塑料棉签
以塑料棒为基材制造的一次性棉签,不包括相关医疗器械。
05
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
为起到磨砂、去角质、清洁等作用,有意添加粒径小于5毫米的固体塑料颗粒的淋洗类化妆品(如沐浴剂、洁面乳、磨砂膏、洗发水等)和牙膏、牙粉。
06
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
禁止以纳入《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等管理的医疗废物为原料生产塑料制品。
07
不可降解塑料袋
商场、超市、药店、书店、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展会活动等用于盛装及携提物品的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不包括基于卫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于盛装散装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预包装袋、连卷袋、保鲜袋等。
08
一次性塑料餐具
餐饮堂食服务中使用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刀、叉、勺,不包括预包装食品使用的一次性塑料餐具。
09
一次性塑料吸管
餐饮服务中用于吸饮液态食品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不包括牛奶、饮料等食品外包装上自带的塑料吸管。
就目前来看,“限塑令”升级为“禁塑令”已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我国实施“禁塑”不仅在政策制定层面分阶段、分步骤地限制塑料使用,同时也要在产业上游和公众习惯的下游上下功夫。
在政策方面,相比2008年“限塑令”主要是针对于流通使用环节,而“禁塑令”不仅聚焦于使用环节,也关注到了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全过程;“禁塑令”没有不顾实际情况搞“一刀切”,指出用于盛装散装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预包装袋、连卷袋、保鲜袋等,不在禁止之列;“禁塑令”扩大到“餐饮打包外卖服务以及各类展会活动”。
为推动不可降低塑料的禁用,各地将“垃圾分类”与“禁塑”相结合,从而来“矫正”居民的生活习惯问题。
当然,如何保证治理手段树立全链条治理思维,朝更科学、更完善、更人性化方向努力是接下来“禁塑”要探索的重点。这就需要从生产、使用到回收,从政府、市场到个人,从强制性整治到柔性引导,都应强化责任落实、综合运用。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大型餐饮企业,还是小吃店,抑或是路边摊,都应被纳入监管范畴,政府有关部门应避免监管盲区。
从技术角度看,环保替代塑料吸管有多种选择,如何在控制成本同时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是摆在行业面前的难题。价格太贵,这是很现实的问题。而可降解塑料抗摔性、耐热性、防腐性等方面的提升空间是另一个问题。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无论是价格下降,还是性能提升,都需要技术进步、政策扶助与公众支持,缺一不可。
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在逐渐推进减少塑料吸管的使用。2019年年底,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实现塑料吸管全禁用;今年6月30日,麦当劳中国宣布将逐步停用塑料吸管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近千家餐厅将率先停用塑料吸管,消费者可通过新型杯盖直接饮用;
喜茶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地区的外卖已全部默认配送纸吸管,截至今年6月,喜茶已减少使用塑料吸管超过1100万根。
引导企业、个人提升环保观念,积极寻找替代品,以创新手段强化责任落实,使人们充分意识到“禁塑”具有重大意义。但相比禁止使用吸管来说,餐饮和外卖等行业的塑料餐盒禁限售是更难的,这是当下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