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不好过,特种材料生产商挥泪宣布多项业务关闭计划

12月19日,特种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盛禧奥宣布了其资产重组计划的最新情况。总的来说,与第四季度的运行率相比,这些行动预计将带来约6000万美元的年度盈利能力改善,其中大部分将在2023年实现。
这些操作包括以下内容:
关闭位于德国Boehlen的苯乙烯生产工厂的生产业务。此次关闭是由于该基地的次级规模、行业产能增加和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在全球苯乙烯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关闭位于德国Stade的一条聚碳酸酯生产线,原因是在全球聚碳酸酯市场缺乏竞争力。公司将继续生产聚碳酸酯,用于其下游复合业务。预计生产线关闭将降低成本,并显著减少对周期性聚碳酸酯市场的影响。
将墨西哥Matamoros的PMMA板材生产基地整合到肯塔基州佛罗伦萨的Aristech Surfaces的连续板材制造业务中。
由于欧洲丁苯乳胶产能过剩,芬兰Hamina工厂的丁苯乳胶产能从2023年年中开始减少。
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是一种综合性能非常优异的热塑性工程塑料,作为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中消费增长最快的材料,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光学性能、热性能和阻燃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消费电子、电气工程、家用电器、发光二极管(LED)、建筑板材、耐用消费品、光学透镜、光盘基料以及专用防护和医疗器械等诸多领域。
截至2022年底,全球聚碳酸酯产能已超过750万吨/年,生产装置主要分布在东北亚、西欧和北美地区。2022年,上述三个地区聚碳酸酯产能总和已接近全球总产能的90%,其中,东北亚地区聚碳酸酯产能最为集中,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这几个国家和地区。此外,就近几年全球聚碳酸酯新增产能来看,均集中在东北亚地区,且主要以中国增长为主。
在聚碳酸酯的生产上,全球供给总体呈寡头格局。其中,科思创以超160万吨/年的产能位居全球第一;沙比克以近150万吨/年的产能位居全球第二;产能位居第三的是我国的浙石化。整体来看,前三大PC厂家的产能之和接近全球总产能的一半。
近年来,我国聚碳酸酯行业高速发展,产能从2018年的近120万吨/年增长至2022年的近320万吨/年,年复合增长率接近28%;产量从2018年的近75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近17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接近25%。总的来看,我国聚碳酸酯的产量增速不及产能增速,这也使行业开工率趋于下降的趋势。
而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电器、汽车这类产品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市场对于聚碳酸酯的需求会越来越多,但就目前我国供应情况来看,行业已经处于产能过剩状态。


